烏素圖召位于呼和浩特市區西北12公里大青山南麓,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相繼建成于明清兩代。“烏素圖”為蒙語,意為“有水的地方”。烏素圖召主要由慶緣寺、法禧寺、長春寺、廣壽寺和羅漢寺5個毗鄰的寺院組成,烏素圖為其總稱,因傍烏素圖村而得名。5座寺廟各有紅墻環繞,其中法禧寺保存較好。
烏素圖召喇嘛除習經外,還鉆研醫術。文獻匯載,烏素圖召是內蒙古千百座召廟中唯一由蒙古族匠自行設計和建造的寺院,整個建筑群集蒙古、藏、漢建筑藝術為一體,體現了蒙古族勞動人民高超的技藝。
慶緣寺位于烏素圖召的中心,是主寺,建于明神宗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法禧寺在慶緣寺的東北,是諸寺中最富特色的一座寺院,建筑別致,裝飾華麗,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法禧寺內,珍藏有該召三世活佛羅布桑旺扎勒整理的西藏喇嘛大法師松巴堪布所著《松巴堪布著經》的雕版,全長49厘米,寬7厘米,共3455塊,內容包括經、律、論、醫、數五個方面。長壽寺位于慶緣寺東面,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羅漢寺在慶緣寺正北面,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廣壽寺在羅漢寺北的山坡上,原名為察硌爾建木寺,初建于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是烏素圖召最早的一座寺院。
烏素圖寺廟后有趙長城遺址,地表有突起的夯土城墻。寺廟依山傍水,樹木茂盛,春夏風景優美,是市郊旅游勝地。
烏素圖召主要景點
慶緣寺
位居烏素圖召中心,為主寺。規模最大,是烏素圖召第一代活佛創建于明神宗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于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建成;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即創建二百年后),又添建殿堂,次年才由清廷命漢名為“慶緣寺”。法禧寺在慶緣寺的東北,其建筑別致,內外裝飾華麗,是諸寺中最富有特色的一座寺院,據考證,該寺是為烏素圖召第三代活佛羅布桑旺扎勒于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所建。六十年后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由清朝廷命漢名為“法禧寺”。[1]
長壽寺
在慶緣寺的東面。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為達賴長木肅綽爾濟所創建。這座寺院在清代前后修葺有六次之多,所以寺中殿堂彩畫和泥像雕塑,到解放時,還比較完整。寺中有記載建寺及歷次修葺年代的石碑二座,矗立于殿前的東西兩側,西為蒙文,東為漢文,碑文的內容相同。[1]
羅漢寺
在慶緣寺的正北。也是第三代活佛羅布桑旺扎勒在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和法禧寺同時所建的寺院,不過規模較小。烏素圖召的活佛,在羅布桑旺扎勒以后又傳了五代,到第八代明珠爾濟在公元1930年死去以后,便沒有再尋訪呼畢勒罕,從此這個寺院的活佛停止“轉世”。
開放時間
8:00-18:00
地址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烏素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