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代人才輩出:商朝開國圣君成湯,道家始祖老子、莊子,外科鼻祖華佗,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詩人曹植、巾幗英雄花木蘭……如璀璨的明星閃爍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留下的遺址、景觀,歷數起來猶如串珠,令人留連忘返。
亳州古為南亳故地,公元前16世紀,商湯在此建都,后世稱為"南亳";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改稱譙郡,唐武德七年(624年)譙郡復改稱亳州,為唐代十望州府之一。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劉復通擁韓山童之子朝林兒于亳州稱帝,國號大宋,改元龍鳳,稱小明王。明洪武初(1368年)降州為縣。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又復稱亳州。1912年州改為縣。解放初期設亳州市之后又改為縣。1986年5月撤縣設市(縣級,隸屬阜陽地區),同年12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經國務院批準為省直轄市,由阜陽市代管,1998年2月省委、省政府決定亳州市由省直接管轄,同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為省轄市。
亳州鐘靈毓秀,英才輩出。千百年來,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唷育出無數文治武功、彪炳史冊的先哲名流。道教鼻祖老子以特有的宇宙觀、行知論給后人留下經典著作《道德經》,雖只有五千言,卻文約辭要,博大精深,提出一個非常完整的哲學體系,被譽為"萬經之王";一代圣哲莊子,曾為漆園吏,他"喻牛辭相"的故事及王安石"吏無田甲當時氣,民有莊周后世風"的詩句,至今仍在民間廣為傳誦;魏武帝曹操"煮酒論英雄"、"橫槊賦詩"的英雄氣概,使天下多少有識之士為之傾倒;陳思王曹植的"七步?quot;,至今讀來仍令人蕩氣回腸;神醫華佗的"麻沸散"是醫學史上全身麻醉的"世界之最",首創的"五禽戲"現在依然有不少人在天天習練;巾幗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膽識、謀略與風采著實令人敬仰,其故事更是婦孺皆知;一代圣君商成湯、道教至尊陳摶、憫農詩人李紳、捻軍首領張樂行幗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膽識、謀略與風采著等,都是這塊蘊才積盛之地的驕子。他們為創造輝煌的中華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火的貢獻。
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給亳州大地留下眾多的古跡和寶貴的文化遺產。亳州現存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余處;其中省以上保護單位22家,占全省的l/3。這些古跡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于一體,處處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花戲樓,戲文遍布,彩繪艷麗,大殿威嚴,戲樓、鼓樓輔襯,磚木鏤雕雙絕,其建筑巧奪天工聞名于世,令人贊嘆不止。全國道教第一大殿--太清官,又名太靜宮,俗稱老子廟,規模宏大,建筑輝煌,碧瓦紅墻,紫氣縈回,莊嚴肅穆,氣勢非凡。湯陵丘埠巍然,古木虬枝盤空,蒼碑夾道聳立,置身園中,憑吊先賢,景仰之情油然而生。被譽為"地下長城"的古隱兵道,雙道并行,縱橫交錯,互相連通,工程巨大,建筑宏偉,相傳為曹操所建,堪稱古代軍事史上的奇跡。當代文史大家郭沫若親題館名的華祖淹,包括有"草堂經聲"、"藥圃流香"、"五禽鳴壽"等八大景觀,廟祠完整,占樸典雅,實為亳州一大勝跡。其它名勝古跡較為著名的有占地十多平分公里,建筑考究上程浩大的曹氏宗族墓群;有金碧輝煌,殿宇寬敞,孔子問禮處的道德中宮;有造型美觀,高聳云霄,朝山進香人群如潮的薛閥塔和萬佛塔;有建筑巍峨,清幽雅靜的白衣律院及清真石寺;有嵇山之巔,古風依然的嵇康故居;有方丈凸石,平滑如砥,印有巨人所壓之痕的陳摶臥跡;還有市區內明清風格猶存、古貌依舊的36條老街、72條古巷等等,名勝遍布,古韻悠然。亳州的歷史人文景觀,與黃山的自然景觀遙相呼應,素有"南黃山,北亳州"之說。1986年被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優秀旅游城"。